2022-07-28 08:23:56 来源:山西晚报
“多亏张律师的帮助,我才顺利拿到工资。”“开心,特开心。”“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学一些法律常识。”……30岁左右的张峰笑得像个孩子。
今年4月份,张峰因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索要无果,求助于古县法律援助中心,他口中的张律师是当时的值班律师。倾听诉求、耐心引导,撰写法律文书、积极收集证据,一波操作之后,张峰原本认为的“走投无路”忽然间就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张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来源于深化“法律援助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品牌化的建设。“坚持高位推动,在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切实将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持续推动惠民工程提质增效,保障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古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李军伟向记者介绍道。
7月25日,“三晋法援基层行”采访团前往古县,在这个拥有常住人口8万多的文明小城,实地探访近年来以法律援助工作为龙头的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如何解民忧、惠民生。
建优法援体系 织密工作网络
“凡是经济困难的群众及特殊案件当事人均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将劳动报酬、土地承包经营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不仅要讲法、还要讲情,实实在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古县司法局局长亓东亮认为,让“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法律服务工作者努力践行的一片初心。
古县在2017年建成临汾市首家高标准的以法律援助工作为龙头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19年,将“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2021年,又升级为“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今年7月5日,县政府再次对法律援助工作升级,提出“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法律普惠的阳光,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打胜仗,就得有阵地。古县在6个乡镇和79个村(社区)分别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在县法院、县检察院等10家单位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形成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法律援助志愿者为补充的服务和工作机制,使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延伸到基层。
规范工作机制 提升惠民质效
步入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大厅的一楼,规范整洁的窗口一字排开,陈列厅里放置着醒目的便民指示牌和公示栏,法律援助条件、申请程序、监督投诉电话等基本内容清楚明了。原本过程复杂、多头办理的事项,如今已经实现了“一厅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我们琢磨的就是如何提供优质并且有效的法律服务,比如说,‘递一杯热水、送一个笑脸,说一句您好’的‘三个一’服务标准,让大家真实感受到热情的服务和帮助,平复办事群众焦虑不安的心情。”张然是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规范管理上,他们下足了工夫,为的就是加强法律援助窗口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关于申请人作为“减证便民”行动的重要举措。记者采访了解到,只要是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条件的,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可直接签署《法律援助申请承诺告知书》,并提供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法律援助服务。
创建“智慧法援” 提升服务质效
古县某村78岁的李大爷,膝下有三女一子,却没有人赡养他。村委会多次调解也毫无改观,老人决定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年过古稀,字看不清、也不懂法,又请不起律师、交不起诉讼费,村委会主任就把老人的情况发在村级微信群中,镇工作站工作人员当即对老人的信息进行了初审。很快,初审结果确认老人符合办理法律援助条件。通过县级管理群将老人的情况反馈给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值班律师介入提供法律援助之后,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古县,刑事法律援助中,对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覆盖率达100%;对于符合通知辩护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比例达100%,这样的全覆盖依法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实体平台、免费咨询热线、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以及工作微信群多管齐下,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古县司法局副局长杨锐告诉记者,群众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便捷服务方式,享受在线法律援助申请与咨询,真正实现法律援助服务“零距离”“零等待”。
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扩建以来,古县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13件,为众多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2021年,省司法厅下达的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任务40件,古县完成165件,超额完成300%。今年已完成36件,完成数量在临汾市山区县名列前茅。2022年,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申报市级第二批标准化试点项目。
不仅仅是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县免费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以及人民调解等各方面工作都成效显著。
新时代新征程,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向前挺进。
上一篇:“深化法企同行 服务高质量发展” 法律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