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2:54:06 来源:奔流新闻
【资料图】
楼宇烈
在礼文化中,还有很多的内容。《礼记》里边讲,“礼者,大报本也。”礼,要用来报本,做人不能忘本。《礼记》和《荀子》明确告诉我们,礼有三本:第一个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在中国文化中,天地万物和人都是自然而然生的,是“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天地生万物,有各个种类,我们认同的是一种群体的生命,每一类生命又都有它自己的前后联系、源头,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族类的源头,那就是祖先。“先祖者,类之本也”,先祖是我们这一类的本,这是第二个本。第三个本是“君师者,治之本也。”君和师是人类管理好自己的根本,简单来讲就是君师通过教育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生命。这三本就形成了传统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信仰观,甚至信仰对象——“天地君亲师”。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敬天法祖、尊师重道。所以中国人敬畏天地,敬畏祖先,敬畏师长、君师,我们用各种各样的仪式、各种各样的祭祀来表达我们的不忘本,我们强调的是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中间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是“天地良心”。儒家文化在建立信念方面体现得非常坚定,让我们坚信这个世界就在现实中,这个世界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这个世界是靠人自己去维系的。
儒家思想包含了深刻的报本思想、敬畏思想。礼者,敬也。敬是要尊敬他人、敬畏他人,也要尊敬自己、敬畏自己,还要尊敬你的事业、敬畏你的事业。孔子在《论语》里面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诚信则神。所以中国人的敬是出于内心的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用敬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用义去规范外在的行为,这是《周易》里边的话。中国人的敬是强调内心的敬,外在的形式只是来表达内心的敬。儒家文化都是向内的、反躬自问的、为仁由己的,它不用外在的东西要求人。礼是言行的规范,但它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这在西方的法律理论里称为习惯法、自然法。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确确实实是一种规矩,它要求我们自觉地去做,而且因为它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大家做起来并不知道自己是在遵守某一种法。
《论语》里面还有一句重要的话,叫作“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意思是如果大家连一点自觉遵守礼乐教化的理念都没有,那么强制的法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可以钻。“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这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令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知道这个不该做、那个不该做,而且行为都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这就是礼和法的差别。我们过去讲刑德并用,礼法跟刑法是不同的,我们讲的礼法,是各种规矩,所以礼里边隐含了法的内容,需要我们遵守。
清代有一位学者叫陆世仪,他就针对当时的家庭教育重法不重礼的问题,发表了一番言论。他说:“法使人遵”,法是让人去遵守;“礼使人化”,礼会使人发生变化;“法使人畏”,法使人畏惧;“礼使人亲”,当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了要自觉遵守这些规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是非常亲密的。所以我们不要忘记礼里边重要的内容,除了宗教信仰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法、自然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礼的教育,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家都懂得要尊老爱幼、童叟无欺、诚信做人。通过礼教,构建良好的社会习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里有一句话:“有良好习俗的社会,它的法律是简单的。”这句话是真理,这是礼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再有,礼告诉我们很多的仪式性的东西。礼教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宗教信仰,有法律内容,有社会习俗,还有礼仪形式。荀子还指出礼里边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在天地之间、在万物之间,只有人是能够跟天地相并列的、能参与天地变化的,其他物种都没有这个能力。他有一句话叫“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所以人跟天地可以并列。人有其治,管理万物,治理万物,人有这个能动性、主动性,所以人就可以跟天地相参。人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管住自己。《荀子》里边反复强调,人不能够代替天职、天功。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你的身份可以参与治理,但你不是生万物、养万物的,你只是参与治理,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则、天地运行的趋势,然后去管理它、去推动它,让万物得到更好的发展。过去我们为了迎合西方的文化,说中国文化也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就拿出荀子的话来证明,这是不对的。荀子是让我们明白天的职能和人的职能有所不同。人不能代替天的职能,但是人可以去了解天的职能,去帮助它向好的方面发展。在《礼记•礼运》里,有这么一句话:“人者,天地之心也。”人就是天地的那颗心,人心一动,天地就跟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张载“四句教”里面第一句话就叫作“为天地立心”。
儒家的文化首先让我们认识到人自身,人应该有分辨的能力,应当明白自己的身份,应当遵守自己的身份,按照自己的身份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够达到社会的平衡、和谐,所以礼教不是简单地限制我们。中国的文化恰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脱离不了关系的,种种关系把人跟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而要在一个群体中考虑,特别是要为子孙后代考虑。礼教内容丰富,我们今天应当重新认识礼,它不是一个抽象的、简单的伦理说教,它能帮助我们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人群的需求和欲求,维护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礼教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孟德斯鸠讲道,在世界历史上能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征服者改变了被征服者;可是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中国的历史,往往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改变。如果梳理一下中国历史,我们的文明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不断地提升。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要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的,文明的力量也就体现在文化的力量上,它能像春风化雨似地润泽万物,让它慢慢受到滋养以后,茁壮成长起来。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有清醒的了解,然后才能够对它有信心,才能够坚守这样的文化主体,才能够广泛地接纳各种各样外来的文化滋养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我觉得今天重新认识儒家文化,有很多丰富的资料和资源值得我们吸取。所以,坚持文化的主体精神,坚持文化的自信,非常重要。我们要重新振兴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人民看到我们是礼仪之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