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08:08:01 来源:中国基金报
来源:证券时报
【资料图】
深港全面通关之后,大批客流经口岸流动,带动了物流、资金、贸易等各种资源要素的便利流动,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
近年来,港人“北上”置业范围已扩展到整个大湾区。过去红极一时的惠州海景房因为总价低,也曾是港人“北上”置业的重要标的。最近,惠州楼市降价打折风四起,惠州海景房现在怎么样了呢?
海景房降价 港客怎么看?
胡润研究院曾发布过一份《中国奢华旅游报告》,其调查样本中有近半数高端旅游者购置了度假房,其中首选海景房。购置度假房的目的不仅仅是度假,还包括投资与养老。由此可见,在海边拥有一套度假居所是一部分先富起来人的生活向往。
然而在惠州,实现海景房的“梦想”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过去多年,惠州凭借高性价比的海景房吸引了大量外地置业客。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曾经火爆一时的碧桂园十里银滩维港湾售楼中心了解到,上个月该楼盘的销售额接近1亿元,目前在售的3栋新楼虽然背靠山,但也能看到部分海景,销售均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与高峰时期相比几乎“打了对折”,其中楼层较低的单价甚至低至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户型有70、80、100平米等两居室、三居室可选,这意味着仅仅需要30多万就能买入一套海景房。
“上个月我们的成交楼盘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香港的客人。疫情防控优化以后,港人成为我们项目的购房主力,而且基本都是一次性付款,因为我们主打的是养老地产,几十万买一套海景房对于港人而言性价比很高,既能享受比香港更大的居住空间,还能坐在窗边看着海景喝下午茶,是理想中的养老生活。”该楼盘的销售人员透露,“我们这里的香港业主比较多,未来也会考虑重新启动从十里银滩直通香港粉岭等地的大巴,这样交通就更方便了。”
只是,目前整个惠州海景房市场的价格难逃下跌命运。深圳一位熟悉惠州市场的资深中介人士告诉记者,“五六年前,惠州海景房售卖单价普遍过万,但现在每平方米只需五六千元的房源比比皆是,特别是二手房源,而且议价空间非常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过去的疫情因素对海景房形成一定利空效应。“部分海景房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商业缺乏基本支撑,再加之海边腐蚀性强、物业维修成本高,使得整个以海景房为主的资源型房产销售以及转卖面临压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香港置业者又是怎么看?
“疫情过后我们也想开了,落叶归根迟早还是回到内地来,离老家的亲戚更近一点,而且和香港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的天价住房比起来,在惠州几十万就能买到三居室,还是划算的。”售楼处一位打算入手85平米三居室的王阿婆告诉记者,她老家在广东,早年跟随丈夫去了香港,现在孩子都已经上班或者出国。她们很早就听说了惠州海景房,通关以后回来发现价格低了,又没有限购等限制,所以就准备入手。
港人“北上”置业范围扩大
除了惠州海景房,据中国银行(香港)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46%的受访者考虑置业大湾区,首选深圳,其次是广州、中山。
过去,深圳口岸周边片区就很受香港购房者的欢迎。在罗湖人民南片区,多位房产中介经理告诉记者,自从全面通关以来,香港客户的咨询量大增,片区的平均租金也比去年疫情期间回暖近10%。“最近,也有不少香港客户来深打理自己在深圳的房子,或租或售。”人民南片区一位房产中介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随着深圳城市交通越来越便捷,香港客户也将目光投向深圳北部等房价相对较低的片区。”
记者还发现,一些房产中介机构也陆续推出类似“深圳购房节”等活动,向港人推介楼盘,并安排大巴接送“北上”实地看房。有香港购房者告诉记者,以深圳为例,多数购房者还是倾向于400万元以内的房产,而且以自住需求为主,总价过高的房子会慎重考虑。针对“房价下跌”的情况,多位香港置业者认为,长远来看还是会看好湾区楼市的前景。
美联物业华南战略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表示,恢复全面通关后,港人纷纷涌入大湾区看房。很多港人获悉大湾区城市房价下跌,加上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扶持房地产业发展,港澳居民大湾区购房也比较宽松,美联深圳和惠州等公司接待的港人看房量明显反弹。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出版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第71号报告书》,提到有26.62万香港人有兴趣前往内地大湾区城市生活,其中有22.03万香港人意向是“居住或退休”,这些人里面有近一半是因为家居/住宅面积较宽敞,还有约26%的人因为房价较便宜。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广东省关于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的管理办法》,“港车北上”从2023年6月1日9时起开始接受香港机动车车主申请,7月1日零时起,在经相关部门审批和预约后,可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有业内人士预计,7月1日之后约有45万辆香港私家车受惠于“港车北上”政策,按照“1辆车可配2名驾驶人”来算,未来或有90万人可经由港珠澳大桥往返广东。
关键词:
上一篇:win7电脑自动休眠怎么取消 关闭电脑自动休眠 win7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