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32:51 来源:今晚报
五折买菜、一分钱买水果……近来,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布局“菜篮子”板块,推出市民买菜生鲜快购服务。网上买菜的不断拓展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市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品质参差不齐
家住河西区的冯女士经常使用网上买菜、送菜到家等服务,用她的话说,网上买菜节省了买菜时间,下班时下个单,到家就有新鲜的蔬菜送上门,很是方便。但是网上买的菜却也时常让冯女士感到质量不佳,“我一般会选择附近的品牌超市,送菜的速度确实挺快,价格也适中,但是菜的品质参差不齐,有的菜品还不错,有的却濒临坏掉,例如几次买的奶油生菜,打开后都不新鲜了,还感觉被水浸泡过”。也有消费者反映,网上买菜经常出现缺货的情况,“几乎三次里就有两次出现菜品缺货的情况。如果没有这个产品,平台应该及时提示,而不是交了钱下了单等着菜下锅了才被告知没货,只能换别的或者退款。”消费者郭先生说。消费者王女士认为网上买菜缺乏品质保障,“谁来把关是个问题”。
消费问题多多
采访中市民反映的网上买菜问题并非个例,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根据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整理发现,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乱象丛生,亟待规范整治。其中主要的问题有:问题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难保障;商家久未发货,物流时效遭质疑;虚假促销诱导消费;平台售后服务差,客服不作为。另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部分生鲜电商平台下单容易,然而取消订单却出现了问题,且在售后服务中也没办法得到解决。
企业目光应长远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蒙慧欣表示,生鲜电商平台应追求“鲜”字至上。企业应当把重心放在产品质量上,消费者是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重视消费者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确保消费者权益。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网上买菜纷纷打价格战,虽然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但不能因此丢掉品质,这不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对于如何预防互联网+买菜“陷阱”,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电商平台及商家。鲜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之内,消费者在互联网买菜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要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避免消费纠纷,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以及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时,尽量避开购买高峰期,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送到时“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货不对板等情况,可拒收快件。
(本报记者 郑妍
五折买菜、一分钱买水果……近来,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布局“菜篮子”板块,推出市民买菜生鲜快购服务。网上买菜的不断拓展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市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品质参差不齐
家住河西区的冯女士经常使用网上买菜、送菜到家等服务,用她的话说,网上买菜节省了买菜时间,下班时下个单,到家就有新鲜的蔬菜送上门,很是方便。但是网上买的菜却也时常让冯女士感到质量不佳,“我一般会选择附近的品牌超市,送菜的速度确实挺快,价格也适中,但是菜的品质参差不齐,有的菜品还不错,有的却濒临坏掉,例如几次买的奶油生菜,打开后都不新鲜了,还感觉被水浸泡过”。也有消费者反映,网上买菜经常出现缺货的情况,“几乎三次里就有两次出现菜品缺货的情况。如果没有这个产品,平台应该及时提示,而不是交了钱下了单等着菜下锅了才被告知没货,只能换别的或者退款。”消费者郭先生说。消费者王女士认为网上买菜缺乏品质保障,“谁来把关是个问题”。
消费问题多多
采访中市民反映的网上买菜问题并非个例,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根据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整理发现,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乱象丛生,亟待规范整治。其中主要的问题有:问题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难保障;商家久未发货,物流时效遭质疑;虚假促销诱导消费;平台售后服务差,客服不作为。另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部分生鲜电商平台下单容易,然而取消订单却出现了问题,且在售后服务中也没办法得到解决。
企业目光应长远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蒙慧欣表示,生鲜电商平台应追求“鲜”字至上。企业应当把重心放在产品质量上,消费者是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重视消费者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确保消费者权益。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网上买菜纷纷打价格战,虽然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但不能因此丢掉品质,这不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对于如何预防互联网+买菜“陷阱”,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电商平台及商家。鲜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之内,消费者在互联网买菜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要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避免消费纠纷,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以及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时,尽量避开购买高峰期,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送到时“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货不对板等情况,可拒收快件。
(本报记者 郑妍)
上一篇:“云卖菜”光靠补贴走不远 巨大市场潜力亟待挖掘
下一篇:最后一页